10月16日上午,哲學家王東岳先生走上混沌研習社的講臺,主講西方哲學。
東岳先生說,人類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知外部的世界,而這些通道反饋的信息是主觀的,這決定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也是“主觀”的。人類的感知系統不是為“求真”設定的,而是為“求存”設定的。一切世界觀和宇宙觀,都只不過是人類主觀締造的一個邏輯模型,而不是世界和宇宙的原樣反映。
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
演講者|王東岳(哲學家,獨立學者,《物演通論》作者)
今天的題目叫西方哲學基礎綜述,最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西方哲學的基本思維方式。
首先說明哲學這個詞匯的含義,哲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哲學非常廣泛,任何種族和民族,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狹義哲學”僅指發生在古希臘的純邏輯游戲而形成的一脈特殊的思維體系和思想體系,是我們要探討的。
那么,什么是哲學?
叔本華說:“對一個人而言,假若他看見的眾人和萬物,都不曾時時看上去僅僅是幻象或幻影的話,他就不會是一個擁有哲學才能的人。” 可見,西方哲學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眼見為虛的基礎上。
我們講小孩之所以幼稚,就是他看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新鮮的,但亞里士多德說:“古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 保持對萬物的驚異感,才具有哲學追尋的基本精神。
康德說:“哲學家的事業正在于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 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認為它不是問題的東西。舉個例子,哲學家會追問什么叫時間,什么是空間,但是其他人想象過這是問題嗎?赫胥黎說:“不可知論是唯一可靠的哲學。”
赫拉克利特說:“我聽過許多人談話,在這些人中間沒有一個人認識到,所有的人都離智慧很遠。” 那些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確定性知識的人,其實是愚蠢的標志。
所以哲學的英文叫philosophy,源自古希臘文“愛”phileo和“智慧”sophia,直譯就是“愛智慧”,可以看出哲學討論的都是些純理性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古希臘的狹義哲學相反,它認為但凡是能用的知識,證明問題已經解決,都是匠人的下等學問。但凡是不能用的知識,才需要你無限追究深度。于是這個學問就只用在純思維的游戲中去,不管實物是什么。
人類文明締造的原因是我們無知
凡是不斷流變的,一定不是真實存在
學會假設,是人類文明的起點
古希臘哲學的思想精神有三個前提:知識觀念、本體真存和精密邏輯。
知識觀念
第一,知識觀念。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說:人類文明得以締造的整個通道,不是因為我們有知識,而是因為我們無知。
絕大多數人認為,知識已經完善。比如基督教,認為《圣經》把人類的一切知識表述完了,凡是《圣經》以外的,不但沒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中國兩千多年科舉考試全部重復孔子,大家認為孔子把世界上所有的學問窮盡了。
古希臘恰恰相反,它認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不確定的,值得進一步懷疑,重新探究。蘇格拉底的名言是,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因此赫拉利把它表述為“無知革命”,真可謂一語中的。
這種認為我們處在無知狀態的探索精神,叫知識觀念。
本體真存
第二,叫本體真存。
所謂本體是在幻想后面的東西。古希臘人認為,但凡是不斷發生流變的東西,都一定不是真存。真正的存在一定是永恒的,穩定的,不可分割的,所以要越過眼見為實的封閉層面,找到后面的深刻規律,這叫本體真存之追究。
比如泰勒斯說“水為萬物之源”,是因為他不承認所看見的世界是本真,認為后面還有東西,締造和支配著流變的世界。
畢達哥拉斯為何提出“萬物的本源是數?”是因為他發現萬物都是流變的,不能確定的,可是數理邏輯上,二加二等于四,四的開方是二,這個邏輯是不變的。他因此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數。
畢達哥拉斯對柏拉圖影響深遠。柏拉圖驚嘆畢達哥拉斯學團用智之精密,于是發生著名的柏拉圖轉型,考慮數論邏輯問題。柏拉圖居然寫過一句話:不懂幾何學者不得入內。
隨之出現歐幾里得,歐幾里得認為,不管是三角形、圓形、矩形,它的邏輯結構是永恒的。它用形論的邏輯關系,構建了外部一切有形事物的形的來源和歸點。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是為柏拉圖的理念論作證,尋找到世界存在之本源的深刻表達。
這一系列復雜的推導,居然是為了找那個眼見為實后面的東西,而成為了整個科學發展的全部基礎。
精密邏輯
第三,叫精密邏輯。
回到務虛和務實上,中國人認定看到和把握的東西是沒有疑問的,古希臘哲人認為看到的都是可疑的,于是建立了一個特殊的思維模式,叫假設。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說,人類文明就是從假設開始。他說動物都能分辨不同的對象,并且能為不同的對象發出語音符號指示。比如猴子看見老鷹來了,會捉走它的猴崽,于是它會發出奇怪的叫聲,警示猴群逃避。可是它從來不假設。
人類進入文明的標志是什么?開始假設。比如人說熊是我們的守護神,突然會編這個故事,就是文明的開端。用我的話說,也就是人類文明從務虛開始。
但假設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做的,隨便做的假設叫胡說,假設后面必須跟證明,而運用證明這個思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叫精密邏輯。精密邏輯僅見三門學問,數學(含幾何學)、現代物理學、哲學。
我舉一個例子,雖然泰勒斯只留下“水為萬物之源”,可是泰勒斯曾經到古埃及,用眼睛看金字塔頂尖,做成一個跟地平的三角形,居然能夠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他站在海岸崖邊,看見海中遠處行進的帆船,竟然能夠靠極小的角計算出遠方航船和他立位的距離。
這說明什么?數學邏輯學的精密推導使用,那時候已經開始了。
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假象
但很多人意識不到它是假象
但凡眼睛能看見,不構成知識
我前面講,存在都是假象,到了古典哲學發生之前,西方出現了一個稱不上是哲學家的思想者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四聯假象說,說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假象:
第一叫種族假象。比如我們人類獲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過五官,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視覺占信息量的80%以上。
可是,蝙蝠是沒有眼睛的,獲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過超聲波。請大家設想,我們和蝙蝠處在同一個山洞之中,我們用感光接受信息,蝙蝠用超聲波接受信息,兩者看到的表象一定是不同的。
誰是真理,誰是假象?無從判斷。
你的感知形式,決定了對象的展現樣態。因此你所說的對象,絕不是對象本象,而是你感知形式的塑造。
第二叫洞穴假象。柏拉圖曾經談到人類在認知方面的困境,說人類就像被鎖在山洞之中,他所看到的視象,不過是山洞投進來的光影灑在洞壁上的幻象,這叫洞穴假象。
中國式的講法叫井底之蛙,我們所有的人感知是一個有限量。
第三叫市場假象。市場里不同的商人給你做不同的介紹,對這個世界做不同的解釋,你在紛紜的解釋系統之中,建立你對世界的理解。
與其說是一個理解系統,不如說是一個噪音干擾系統,這叫市場假象。
第四叫劇場假象。你去看戲或者看電影,覺得故事很真實,但是,這都是之前就定好的脈絡和結局,你看到的不過是一個預先設定的邏輯過程。
要知道我們所有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都在劇場假象之中。
比如你信《易經》,那么你就是按照易經的符號展開;你信神,世界就是神創造的;你信科學,世界就是按科學模型展開的。我們所有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腦子中預先留下的那個理念的展開。
我們所有的人都超不出這四種局限,因此你所說的世界,一定是一個假象,只不過對于常人而言,你居然意識不到它是一個假象。
這個思路跟我們中國人的日常思維差別甚大。中國人認為眼見為實,唯物主義,而你看古希臘哲學一開端,一旦達到某種高點,他就進入理念論和思維論,精神的投射已經發生,追問已經深入到對象之外,這使得一切對象都需要考究。
同時古希臘哲學認為,凡是真正的大學問,一定是純邏輯推導的產物。這是何其真實。你今天說任何物質是什么?一定說分子、原子、粒子,那些東西你能看見嗎?但凡眼睛能看見的東西,不構成今天的知識。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希臘哲學這一脈,推出了人類精神怎樣的畫卷,締造了人類精神怎樣深厚的根基。
我們的感觀系統不是一個真空孔道,是有自身規定性的。
追求終極是尋找第一因
感知不是求真,而是求存
我們永遠不知客觀世界是什么
我前面基本上全都在討論什么叫狹義哲學,我們下面對整個西方哲科體系做一個歸納性的總結。西方哲學有三大特點:
追究終極
第一叫追究終極。
老子比先秦所有諸子遠為深刻的原因,是他要追問天之道是什么,也就是萬物背后的東西,這就是追究終極的思路。所以老子提問的高度和古希臘哲學幾乎沒有分別。
可是老子的“道”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沒有把“道”從實物上和理念上分別。而且,雖然有“道”的假設,但沒有展開精密邏輯證明。這兩點失誤,導致中國后世狹義哲學的發展沒有建立起必要的通道。
追究終極這句話什么意思?我們一般人討論問題,叫多因素討論。比如看這個茶杯做的好不好,影響因素極多,比如土料好不好,研磨細度夠不夠,火候控制是否恰當。
科學探討是建實驗室,把影響事物的多因素屏蔽在外,把其中一項因素調入實驗室中研究,然后把這個因素甩出去,再調入一個因素。
即便把所有多因素分析完,結論仍然得不出來,因為各因素兩兩排列組合的數量無窮大,你永遠說不清這個東西是什么。
哲學是要把多因素考量再向前追問,追問到極致上的那個點,找到決定事物性質的“第一因”(唯一因)。
邏輯反思
第二點叫邏輯反思。
注意,“反思”不是“反省”的意思。反思是一個哲學用詞,翻譯過來就是“用思想來思想思想”,或者說就是用“思想反過來拷問思想”。
我們一般人包括科學家會直思,也就是把自己感知直接投射在對象上,他從來沒有想到過他的感知是什么,本身會扭曲對象。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恩培多克勒說我們的感知全都是真空的孔道,外物發出一種東西,他把它稱之為流射。這個流射穿越我們的真空孔道,然后進入我們的血液,在心理攪拌成知識。大家想想,這個說法跟我們唯物論何其相似。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感知是一個真空的空道,眼見為實,經驗提供給我們的就是外物發出的信息。
問題是,如果我們的感觀系統不是一個真空的孔道,居然是有自身規定性的,那么你所獲得的外物,究竟是外物的外物,還是你的外物?
也就是唯物主義是建立在這樣一個默認下的,就是我們的感知是真空。那么如果我們的感知不是真空,外物和對象是什么?
為什么我們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
我們人類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條通道感知外部的世界,這決定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不可避免的“主觀”的。
具體點說,比如視覺占據我們獲得外部信息量的80%,人類把光感覺為明亮,光實際是電磁波,人類的視覺只能感受波長400毫納米以上、700毫納米以下的可見光部分,400毫納米以下的紫外線或700毫納米以上的紅外線人眼看不見的。不同的波長,人類會感覺是不同的顏色。
所以,對于光這種能量,人類感知為“明亮”其實就是一種錯覺。
設想一下,如果人類眼睛是一個光譜議,能看到全部的光譜,這個世界還有顏色嗎?沒有顏色了。顏色是我們的一個錯覺。這就是視覺的規定性,它把外部進來光量子扭曲成明亮,把波長扭曲成顏色了。
因此,人類的感知系統不是為“求真”設定的,而是為“求存”設定的。感知頻段越低、越窄,越節省我們的生物能量,最有效的維護了我們的生存。因此,世界都是不真實的。
有人會說,那味覺總該是真實的吧?味覺仍然是主觀設定。你為什么吃水果是甜的?是因為它里面含有葡萄糖,你的生理需求要求大腦只能代謝葡萄糖為能量,因此你必須把它設定為是美好的口感。
什么是苦的呢?不是那個東西客觀上是苦的,而是你在味覺上但凡嘗到一個東西是苦的,它一定是有毒的。生物體必須把它設定為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口感,否則物種會滅絕。
你的感知不是真空的空道,是有規定性的。如果你連感知的規定性都不知道,你就直接追問對象是什么,那我得問,你說的對象是對象的對象,還是你的對象?
講到這兒,我們應該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唯心主義是對唯物主義的縱深發展,是對問題更深入的探究,它絕不是跟唯物主義斗爭出來的結果。
第二,我們全都生活在假象之中,永遠不知道客觀世界是什么。一切世界觀和宇宙觀,都只不過是人類主觀締造的一個邏輯模型,而不是世界和宇宙的原樣反映。
講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提出反駁意見,說我們的感官雖然提供的是假象,但是理性和邏輯思想,是對感官的糾偏,因此一旦建立思想模型,就有可能是真理。
這個說法有一個根本問題,你所獲得的經驗素材信息都已經是虛假和扭曲過的,你拿這些信息作為思想的素材,怎么能得到真理呢?你只能得到比感官假象,更嚴重的假象。
科學前瞻
哲學的第三個特征就是科學前瞻。
科學就是哲學思緒的繼續和延展,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留下的還不能回答的問題,需要用哲學思考和邏輯推論,等到這個問題可以精確的回答,比如,用數學證明或做實驗證實,這個問題就從哲學問題回歸為科學問題。
像當初畢達哥拉斯的數學(數論)和歐幾里德的幾何學(形論),最初只是為了探討世界的“本體”而建立的哲學工具,并不是開始就是作為一門學科存在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產生前,人們認為世界上億萬種生物的不同,一定是上帝造物的時候就設定好的,直到達爾文建立了邏輯模型,認為世界是由一種類最簡單的生物,通過幾十億年演化而來分化成了上億萬種生物。
今天得以確證他說的是對的,這就是哲學是科學前瞻的意思。
務實思維會限制我們的視野
哲學家就是那群“懶螞蟻”
帶動人類生存體系的巨大擴張
講了這么多,可能很多人會問,哲學的效應是什么?
要知道我們務實的思維,會被我們感官的有限性決定了,而人類的生存是不斷擴大自己的時空范疇。
生物學上有一個懶螞蟻效應。螞蟻是高度社會化的生物,以集團軍隊的方式去采集生存資源。可是他們面臨一個問題,一旦整群螞蟻數十萬、數百萬到一個地方,把資源采盡,整個螞蟻群體立即面臨生存絕境。
因此生物學家發現,螞蟻群體里總有幾只懶惰的螞蟻,不隨螞蟻集團行動,被生物學家稱為懶螞蟻。它們在干什么?它們是螞蟻群里的哲學家,尋求生存資源眼界以外的資源空間,為螞蟻群體下一步生存作出預備性鋪墊。
它們甚至沒有食物也沒有任何安全感,可它們代表著螞蟻群體未來的生存方向。
哲學就是這樣一種調動人類生存空間的行為,帶動了近代以來人類生存體系的巨大擴張,這就是哲學的懶螞蟻效應。
我們為什么把哲人叫大號兒童?他們居然不關心跟生存相關的具體問題,卻去討論那些非要把他們餓死的問題,一些懶螞蟻玩弄一個純邏輯游戲,最終導出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全面開拓。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掃描右側二維碼,還可以獲得以下福利:
下載APP
關注微信號
掃一掃下載APP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趨勢的人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400-068-7188 舉報郵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線反饋/投訴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1021828號-2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30734